黄金十年:我国水稻收割机的发展分析

2012-06-21 | 发布者:何婷婷 | 来自中国机经网

  水稻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1995年以来,我国水稻收割机才逐步得到发展。2000年水稻机收率提高到15.4%...

  水稻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hm2。1995年以来,我国水稻收割机才逐步得到发展。2000年水稻机收率提高到15.4%,2005年达到33.2%,2007年增长到46%,2011年达到69%。虽然与小麦近90%的机收率相比仍然偏低,但考虑到双季稻产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当前的机收率实质上与小麦机已经不相上下了。


  从2004年开始,国家实行对农机购置补贴,拉动了水稻收割机的快速发展,随着机收率的提高,水稻收割机的社会保有量也迅速上升,2011年保有量已超过38万台,其中半喂入机型约7万台。机收率提高后,水稻收割机的市场需求将从增量变成存量,今后更新换代将成为主流需求特征。从稀缺变为富裕,预示着许多地方将不再对水稻收割机实施重点推广和补贴倾斜,昔日的香勃勃将变成寻常的窝窝头。而市场冷暖的变化,最先感觉到的一定是企业。


  2009—2011年水稻收割机市场连续3年的需求持续低迷,已经让一些企业主动退出了市场,一些本打算进入的企业也望而却步。从近几年补贴目录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大中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和深松机等热门产品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水稻收割机却基本上是原地踏步。截止2011年共有74家企业申报水稻收割机产品,而《新目录》是76家,只增加了2家。2009—2011年已经有15家企业退出或经营方向转移从而消失在补贴目录之中了。全喂入机型从2009年的32个生产企业增加到47个,3年间有15个企业进入该行业,而半喂入机型2012年只有29个企业申报,3年间只增加了4个。数字会说话,从企业进入的多与寡可以看出水稻收割机的需求趋势,企业也在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经营方向的调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全喂入看来并不象某些专家预测的会逐步被半喂入替代。


  从2011年在郑州召开的农机展会上,笔者发现与前几届相比,本届展出的半喂入机型明显减少,参展企业数量也相应减少。无独有偶,《新目录》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新目录》中申报的企业和产品数量双双减少,申报的产品型号也都是前几年的老产品,鲜有新产品上榜,且很少有新企业进入。究其原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企业发展无以为继是关建因素。


  回顾历史,我国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研究并不晚,中国的半喂入水稻收割机早有建树,但由于客观的工业环境影响,我国自主研发的半喂入水稻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日韩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后,随着技术扩散,国内一些农机或非农企业开始纷纷进入半喂入收割机领域。一些企业采用SKD、整机进口或更换包装的方式,还有一些是发动机和主要工作部件进口,用自制底盘拼装而成。由于我国企业对半喂入收割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未掌握核心工作部件的专有技术,发动机和主要工作部件靠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国产机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价位上都不具有竞争优势


  国内众多厂家对半喂入收割机的投入前赴后继,有的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很少有企业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能与国外机型相抗衡。


  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全喂入产品,看着手中没有核心技术而又利润丰厚的半喂入产品,本土企业陷入了两难,在进退维谷之间,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于是一些企业开始两条腿走路,一些企业断臂求生,砍掉了半喂入业务转而进入其他领域,一些企业则因为“食之无味弃之有余”而仍在徘徊中。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