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约翰迪尔C110联合收割机第一个用户

2013-10-08 | 发布者:李芳芳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年近花甲的高金华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与崎岖:当了半辈子农民的他40多岁开始创业,而通过四处举债购买的第一台农用机械并没有为他带来收益。


  知难而进


  将设备变卖后,走投无路的高金华又回到了家里,回到了农田,与妻子一起种地,继续着他们那拮据的生活。但是,创业失败的他并不甘心,仍旧时时关注着别人的农机,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


  日子就这样又过了4年。在这4年间,通过对别人的设备的观察,他知道了约翰迪尔这个品牌,他发现约翰迪尔的农机干活效率高,故障率低,拥有它的用户都可以得到较高的回报,于是他又动心了,暗自筹划购买1台约翰迪尔联合收割机。


  不过,此时的高金华非比几年前的他。那时的他一心致富,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完全靠一腔热血。而现在的他经历过失败,又经过4年的“闭关修炼”,早已将市面上的各种机械设备的优缺点牢记在心中,但是他并没有着急出手。


  为何还在犹豫?原来,近年来东北地区夏季雨水偏多,加之富锦市土地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水稻种植用户逐渐增加,到了收获的季节,农田里土质松软,配备前轮驱动的农用机械就很容易陷车,一旦陷车,就会浪费时间,错过最佳收获机会,必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所以,高金华虽然对约翰迪尔的设备“垂涎已久”,但他还是迟迟没有出手,他等的就是约翰迪尔的“四驱”产品。


  有心人,天不负。2004年,配备四驱功能的约翰迪尔3080(现为L60)联合收割机终于问世了。高金华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马上与约翰迪尔经销商广源农机取得联系,四处筹款,并且自己跑银行、办贷款,终于将1台崭新的3080(现为L60)收割机开回了家。


  蒸蒸日上


  从此,高金华便与约翰迪尔正式结缘,这台约翰迪尔3080(现为L60)收割机跟随了高金华3年的时间。凭借出众的性能和卓越的稳定性,加上高金华奋发图强、起早贪黑地工作,3年内他不仅还清了将近10万元的贷款,而且手里也有了7、8万元的积蓄,加上3年中日常的家庭开销,这台约翰迪尔L60联合收割机总共为高金华带来了20多万元的回报。更为重要的是,善良、厚道的高金华得到了附近农户的认可,大家都认为老高干的是“良心活”,不一味贪图收割速度,而是要减少“跑粮”现象,避免浪费农户们的收成。


  同时,约翰迪尔周到、出色的售后服务也给高金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L60联合收割机虽然具备四驱功能,但需要驾驶员下车操作,也就是要停下车,“钻”到车下将链条挂上,每次操作,不仅弄得浑身泥土,也耽误了时间,通常都要10分钟左右。2005年,约翰迪尔对这一技术进行升级,使驾驶员可以在驾驶室里凭借对操作杆的简单操作完成四驱的切换。不仅如此,约翰迪尔经销商的服务团队主动上门安装,分文不收,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装置安装上去,当时,高金华被服务工程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2007年,约翰迪尔推出了功能更为强大的3316(现为C100)联合收割机,割幅达到了4.57米,工作效率倍增。高金华当即卖掉了陪伴他3年的3080(现为L60)联合收割机准备筹款购买新机,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初13万余元的3080(现为L60)联合收割机在使用3年后居然还能卖到近9万元。


  此时高金华手里已经有了10余万的“活钱”,再也不用四处举债了,于是他付了一半的购机款,余款则交给约翰迪尔公司去为他办理分期手续。这台3316(现为C100)联合收割机到了高金华的手里如鱼得水,2年时间不仅让他还完了贷款,还为他带来10余万元的纯利润。2009年,富锦市推出了农机补贴政策,为了提高竞争力,高金华又添置了一台全新的3316(现为C100)联合收割机,虽然设备涨价了,但除去补贴,只比2007年购买3316(现为C100)联合收割机时贵了2万余元。更令他惊喜的是,2007年22万余元购买的3316(现为C100)联合收割机,在使用2年后出手时居然卖了23万元!

 

约翰迪尔C110联合收割机第一个用户

约翰迪尔C110联合收割机第一个用户



  那个时期,高金华对约翰迪尔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又过了2年,随着富锦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大,高金华又通过贷款购置了约翰迪尔的新产品Y210玉米收割机,该机成功解决了我国因为玉米水分过高而不易直接脱粒的难题,可以一次性连贯完成玉米作物的摘穗、输送、剥皮、装箱、秸秆粉碎还田等全过程作业。不到2年,高金华又把贷款还清了。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