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基:“丝绸之路”上的农机人

2013-10-10 | 发布者:李芳芳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约翰迪尔拖拉机见证了何彦基的身份、地位、收入以及土地的产量的不断变化。在与农机朝夕相伴的20多年里,这位“丝绸之路”上的“老农机人”用实力述说着自己与农机之间的感情和故事。

  从满山跋涉的放羊娃变身专家认可的拖拉机专家,从年少懵懂的农村青年变身农机合作社的掌门人,从年年赔钱变身年收入几十万元的致富带头人,约翰迪尔拖拉机见证了何彦基的身份、地位、收入以及土地的产量的不断变化。在与农机朝夕相伴的20多年里,这位“丝绸之路”上的“老农机人”用实力述说着自己与农机之间的感情和故事。


  天山北麓,准噶尔东南,正是昌吉所在。昌吉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路,如今,它也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名埠”。


  何彦基正是中国新疆这片热土上的农机人。与平常一样,何彦基又来到约翰迪尔的经销商处,看看约翰迪尔是否又有新的农机产品推出。令何彦基欣喜的是,他看到了“幸福之鹿”——首届“我与约翰迪尔的故事”用户评选活动的宣传海报,他二话不说,马上决定参加评选活动。

 

  “丝绸之路”上的农机人

“丝绸之路”上的农机人  



  何彦基匆匆回到家,对电脑输入尚不熟练的他让儿子代劳,口述了他这么多年来与迪尔农业机械之间的故事,并发送至约翰迪尔活动官方邮箱。


  放羊娃变身拖拉机专家


  上五年级时,正赶上包产到户的何彦基休学回家,开始帮家里放羊,两年的放羊生活让何彦基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西部农村,几乎很少见到农业机械,耕种全是靠畜力,而土地的产量也一直上不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幸运的何彦基却成为村里第一个开上了拖拉机的人。“那时我们家购买的小四轮拖拉机是村里的第一台拖拉机。”何彦基回忆说。


  家里排行老二的何彦基对这个新家伙可谓爱不释手,上下捣鼓,像是终于找到了知己。那时,周边特别缺农业机械,何彦基的小四轮拖拉机就成了抢手货,运输沙子、粮食,天天业务不断。时光流转,仅仅5年的时间,何彦基就开坏了三台小四轮拖拉机,与拖拉机朝夕相处、年纪轻轻的何彦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拖拉机专家。


  迪尔农机“痴情汉”


  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何彦基开始尝试购买大型农业拖拉机。当时资金不足的何彦基仅能购买当地生产的中型拖拉机,何彦基说:“当时购买了5台这样的设备,在地里作业时噪声特别大,而且效率和收益比较低。”之后,何彦基又购买了多个品牌的设备,使用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在朋友的引荐下,何彦基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场,看到众多约翰迪尔设备的何彦基眼前一亮。听到农场的朋友介绍,用了十多年的迪尔设备极少出现故障,何彦基更坚定了购买迪尔设备的决心。


  经过多方打听,何彦基得知当时约翰迪尔将要推出1204拖拉机,他就一直憧憬着早日开上心仪的约翰迪尔拖拉机。这一等就是三年,而这三年,也是何彦基最痛苦、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手中的农机故障率较高,不但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钱。


  2006年,约翰迪尔终于推出全新的1204拖拉机,何彦基不但自己购买了该产品,还带领周边的亲戚朋友一起,共购买了8台1204,成为当地的农机带头人。


  土生土长的“土专家”


  1204相比于之前何彦基的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但是何彦基对产品的施工效率还是不太满意,便开始想着如何让1204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何彦基将问题反映给约翰迪尔当地的经销商,最终得到了约翰迪尔产品研发团队的重视。约翰迪尔随即成立项目组随何彦基来到田间地头,一同探讨1204的适应性问题。


  在经过几个月的沟通试验之后,项目组掌握了一线的研究数据,也对何彦基这个土生土长的“土专家”刮目相看,何彦基反映的一些问题非常中肯而且专业。


  约翰迪尔立即开始对1204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多台拖拉机投入试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改进机型完全达到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新机型命名为1354拖拉机,在保障了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让与何彦基一样购买1354的用户一下子得到了实惠。


  何彦基对约翰迪尔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了肯定:“约翰迪尔不像其他厂家,对于反映的改进意见不理会,而是认真听取意见,做足试验再推向市场,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可靠高效的产品,现在1354在当地已经成为畅销机型。”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