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青工”郭凯:用装载机成就人生梦想

2014-02-10 | 发布者:任娜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郭凯,是青岛港前港公司流机队一名农民工装载机司机。2013年,团中央主办的寻找“最美青工”活动中,27岁的郭凯获得全国百名“最美青工”之一。

  郭凯,是青岛港前港公司流机队一名农民工装载机司机。2013年,团中央主办的寻找“最美青工”活动中,27岁的郭凯获得全国百名“最美青工”之一。

 

“最美青工”郭凯:用装载机成就人生梦想

“最美青工”郭凯:用装载机成就人生梦想


  抓住机遇,苦练技能,成为冠军团队一员


  郭凯是一名来自山东乐陵的农村孩子,从小爱学习,本想学好知识跳出农门,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但16岁那年,因父亲的一场大病,让本来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他只好含泪弃学,离家出外打工。在外出的三年打工日子里,他先后应聘过三个省份的五个单位,均因文化低、没技术被安排在繁重的搬搬抬抬岗位上,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累得腰酸腿疼,即使这样拼命干,到月底仅拿到不足1000元工资,连基本保险都没有,有时赶上企业效益不好,经常拿到白条,除去房租后,生活朝不保夕。面对困境,他也曾一度陷入迷茫。2004年,当他从报纸上看到青岛港许振超师傅“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的先进事迹后,为之一振。自那时起,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坚信只要勤奋的学扎实的干就一定能成就自他。


  2005年,21岁的他慕名来到青岛港,患者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应聘,但当他到拥挤不堪的报名现场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一无技术二无关系能行吗,没想到这些顾虑随即被热情的接待所打消,经过一项项严格测试,他被录取。报道那天,本以为象往常那样能直接分配到工作岗位干活,没想到青岛港却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提点给每个人制定了职业发展方向,他有幸被安排三个月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操作培训。单位出资脱产培训,而且还学技术,这些可都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对此他既惊奇又珍惜,决心一定干个名堂出来。三个月的培训中他如饥似渴的恶补,晚上别人休息他就拿着手电筒在别窝里反复的看书,几乎每天都学到凌晨一两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考试他项项全优,从此走上了技术工人岗位。从他踏进前港公司流机队那一刻,就被港口亲情融融的大家庭氛围打动了。他们一来,公司和队里不仅衣食住行样样关怀周到,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一对一给他们选定了师傅,纳入队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看到在港口打工,不仅受人尊重,按时开工资,还能免费学技术,用心体会心里美滋滋的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他暗暗发誓一定抓住机会,好好学习技术,出人头地。刚开始学习装载机驾驶时,面对二十多吨重的庞然大物,心里确实有点打怵。特别是学习转弯、倒车技术时,因为视野受限,操作难度非常大。为了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在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他白天现场训练,晚上回家再认真钻研,天天吃饭时拿着筷子都在比划、走路、睡觉都在琢磨,如何才能开好车、干好活。凭着他这股“钻”劲,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完成了其他学员三个月的课程,成为了一名独挡一面的技术苗子,单独顶车了。之后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他在队领导与老师傅们的关心下,作业经验与技术快速提高,成为班组重点作业的骨干,2007年3月,他得到领导的信任,开上了集团为他队重金配置的单台价值达270多万元的世界最先进卡特980H装载机,还担任了车长。同年9月,山东省港航系统举行全系统装载机比赛,他有幸被选中参加比赛。接到通知,他又兴奋又紧张,更感到责任重大。想到他一个农村娃,入港才两年,居然也能参加省级大赛。到了赛场,他才知道,在全部选手中,只有他是农民工,而且最年轻。比赛中,他一招一式,冷静操作,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省一等奖。当他站在领奖台上,从领导手中接过奖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2009年,他再次参加这一大赛,获得“十佳”称号;近三年来,他在集团举办的技术比武中连年夺得“冠军”。


  作业中他先后5次参加公司创世界记录会战,一次次成功地刷新了矿石卸船世界纪录,他也创出了每小时单车清舱1670吨的纪录。想到他能够成为冠军团队一员,能为港口增光添彩,他常想,如果没有集团给予他们农民工广阔的成长平台,没有各级领导的关爱,没有师傅们的悉心教导,他就是再出很多力,再流好多汗,他就只是一部赚钱机械。


  学习创新,感恩回报,铺筑“金蓝领”之路


  作为装载机司机,技术难度要求最高的,莫过于清舱作业。一条20万吨的大矿船,每个舱约有半个足球场大,桥吊抓斗只能在舱口中央区域直接抓货,剩余的边角、舱底,大约有八万多吨的矿石,都必须通过装载机推扒和人力用铁锨、扫把清理,才能抓取干净。因此,装载机作业,往往成为卸船作业的关键。司机技术越高,人工清料越少,卸船效率就越快。但高效率同时蕴藏着高风险,清舱越干净,磕碰舱体、造成船损、遭遇索赔的风险就越大。他刚开始清舱作业时,由于他经验少、胆子小,往往在舱壁、舱角都留下厚厚的一层货。看着负责清舱的师傅们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清理,累得满头大汗,就想到了他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父母,想到他在外干苦力时的艰辛。心里感到非常愧疚,心想,如果他能多刮下一公分的货,他们就能少费很多力,少流很多汗!为此,他下决心千方百计提高清舱技能。在队的组织下,他们精心设计了装载机铲砖、起酒瓶盖,对着气球穿螺丝帽等绝活,反复演练高难度清舱动作。前进、倒退、转弯、起降斗唇,每天操作方向、油门、档位上万次。经常练到手膀红肿,眼睛脖子酸痛也不罢休。凭着一股子钻劲,他的驾车技能又有了新的提高,并在多次的绝活表演中大获成功,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清舱作业基本能做到游刃有余,精准到位。凡是他清过的舱,车行直线部分基本不需要人工清理,即使在梯子口和俗称"老婆脚"的部位,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清料。初步估算,每个舱可以减少800多吨,相当于30名职工干一天的量。过去每舱需要七八个人清舱,现在只需要一人即可。由此效率一举提高七八倍,看到清舱工人师傅竖起满意的大拇指,他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因为他驾驶的是工程机械,与大多数了解他们该项作业的人想法一样,即使你活干的再好,再多,如果油耗大了、费用大了那等于零。于是,他带领着车组成员在节油与节支上下苦功夫,节支上,他结合中国梦教育活动,组织车组围绕“寻标定位、选标定向、达标定量、夺标定期、创标定责”的“五标五定”制定了打造全港“红旗设备”和装载机技术尖兵的圆梦路线图。他们锁定本队19#装载机5万多台时无大修,超过厂家规定三倍的高标准目标,不断强化设备完全自主维修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截止今年6月底,他们的133#装载机也成功实现了43000台时无大修的佳绩,并节约维修费用20万元。节油上,他则注意不断总结节油诀窍,例如在装车作业中做到"三少"即:少用一秒钟、少加一脚油、少跑一米路,在市提装车作业中做到“斗斗满不超限,车车准不扒载”,减少杜绝重复作业,最后形成了“操作、路线、保养、检查、质量、工艺”一整套的节油法,去年以来,他驾驶的133#装载机千吨耗油量同比降低了14%,被公司授予“郭凯节油”员工品牌。如今,他还被集团高聘为高级技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蓝领”,工资翻着番儿往上涨,家里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最近,中央把青岛港确定为实现中国梦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大典型,组织了49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重磅宣传青岛港工人群体典型事迹,他作为典型受到推树,感到非常自豪。幸福生活的经历告诉他,只要有把个人命运与与企业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们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互帮互助,带好车组,共圆“金蓝领”团队梦想


  为实现队、班建设“梦之队”、技师班的梦想,帮助队友们学习驾驶技术,他主动请缨,担任了队的装载机教练员,光荣地接过了师傅们“导师带徒”的接力棒。他带的徒弟,90后居多,在他带他们学车时,发现他们聊游戏对每个游戏怎么玩都在议论,都很专业,领悟能力也特快,但在刚开始学车时精力没有用到这方面,大部分人也没有驾驶基础,为了防止他们下班后玩游戏,浪费时间。他就给他们规定,上班干活认真体会操作要领,下班后必须认真总结一天的不足和难点,提出改进和提高技能的措施。每天晚上写一份,第二天一早交给他。他针对他们的问题,一一分别开小灶指导,使他们驾驶技术迅速得到提高。3年的时间里,他一面进行着学员培训,一面进行着不断的总结与完善,终于形成了他的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法,即“五步”培训法(第一步:坚持思想教育;第二步:设立培训档案;第三步:注重典型示范;第四步:抓好实践培训;第五步:激励成长成才)。通过对学员进行思想的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自信心的提升,使其扎实成长,迅速成才。他所带出的学员通过积极投入各类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先后创出“争分夺秒”、“巧运速装”等五项绝技绝活,为队争得了荣誉。近3年来,他已先后带出98名学员,其中已有23人成为高级工,并有2人当上了副班长7人担任了车长,还有12人成为了董家口公司流机队的技术骨干。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第七届劳动技能大赛上,他和他的三名徒弟勇夺四甲,为青岛港争得了荣誉。在近期团中央组织的寻找“最美青工”评选活动中,他也光荣入选全国“最美青工”前100名。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