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与三日本工程机械配件生产企业合资

2011-10-11 | 发布者: | 来自工程机械在线

日本小松合资成立的三家工程机械配套件生产商,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利税4亿多元。

       

          2011年4月15日,日本小松合资成立的三家工程机械配套件生产商:大京机械(山东)有限公司、小松(山东)铸钢有限公司、兴和(山东)机械有限公司同时在济宁高新区投产,这三家企业主要为挖掘机主机厂供应关键零部件,
  大京机械由日本的大京株式会社与小松中国合资成立,主要生产驾驶室,目前生产能力每年4万台,将扩至5万台。兴和机械由日本株式会社兴和工业所与小松中国合资成立,目前每月生产活塞杆7000根。小松铸钢由小松中国投资,主要提供铸件品,目前每月生产能力为1200吨,今后将增加到2000吨。


  据了解,山东济宁是中国六大国家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之一,已聚集小松山推等知名工程机械企业,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集团资产注入遇阻


  北方股份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兵器集团),第一、二大股东分别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持股比例35.44%)和TEREX公司(Terex Equipment Limited,持股比例25.16%),相近的股权比例是公司资本运作的最大障碍,由于双方都没有退出意愿,上述股权2007年限售到期后均没进行解禁处理仍处于限售状态。


  北方股份自上市以来再没新融资,我们认为,虽然兵器集团一直有资产注入的意向,但TEREX既不想被稀释股权又不肯参与增发,成为资产注入的关键阻力,假如该股权结构维持现状,短期难看到注入的可能。由于公司高端产品的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要通过TEREX渠道进口,因此目前仍难以摆脱对TEREX的依赖,除非后者主动愿意转让股权。


  北方股份大股东北方重工2010年收入达103.45亿元(公司收入20亿元),旗下民品资产主要包括特钢及无缝管系列、煤矿综采设备、专用车等,军品以火炮和装甲车辆为主,其IPO受阻后可能会寻求另外借壳或依托公司注入,目前分析前者可能性更大,但证监会近日拟发布的借壳新规若要求比照IPO审核借壳资产,则注入公司的可能性反而增大。


  外购比例制约毛利提升


  北方股份主要从事矿用自卸车的研制生产,涵盖从25吨级至360吨级所有露天矿场需求,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


  北方股份产品主要分为机械轮和电动轮两大系列,其中机械轮结构相对复杂,吨位小,故障率高,但造价便宜,电动轮正与之相反,受机械传动扭矩限制,100吨以上级别多为电动轮。虽然北方股份已经大部分消化吸收了TEREX的技术,但外购比例大是制约公司毛利提升的关键问题。


  北方股份矿车成本约60%为外购件,发动机、齿轮箱等核心部件主要购自进口厂,其余国内配套,而且高端的电动轮系列进口件比例更大,因此反而毛利率更低。北方股份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对各模块系统的匹配与整合。另外公司近年来为拓宽产品线新开发了挖掘机和旋挖钻机,但由于基础薄弱规模太小,基本失败,今后也不会继续加强对这两者的投入。


  产能产量方面,北方股份现有产能350-450辆,2010年产销400辆,其中机械式占70%,出口100辆(国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地区,北方股份去年外销100台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工程企业在海外施工采购,预计增速会跟随海外施工量增长),基本已达产能上限


  北方股份自筹投建的矿车产业园去年建成,预计今年底可完成搬迁,搬迁后产能扩充至1000辆,原有土地是租赁自集团,因此不存在原有厂区土地变现的收益预期。由于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细分度高,难以看到快速增长,而且因为核心部件来自国外采购,需提前拟定采购计划,公司对未来市场抱谨慎态度,因此从配件供应上亦不支持快速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增速在15%~20%之间。


  此外,我们认为,不同吨位不同车型毛利率变化较大,毛利率分布在10%~25%之间,今年一季度北方股份主要以中等吨位的机械式为主,因此毛利率由之前的20%附近跳升至25.38%,预计下半年会略有回落。由于整机成本中60%~70%为外购件,因此钢材对整机毛利率影响不大。备件毛利基本保持稳定,业绩占比较小。


  另外,北方股份阿特拉斯挖掘机业务今年依然无法扭亏,预计亏损2000万元。公司去年计提减值损失6700万元,主要是来自于北方天宇公司的坏账,现基本已计提完,目前仍存在与上海恒信的诉讼,如败诉则需要承担3600万元的损失。此外,北方股份的旋挖机业务不再通过经销商代理,因此正常情况下今后不会再出现如此大额的坏账计提。


  另外,北方股份获得政府5000万元补贴,已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入账,该补贴为一次性补贴,从历史数据看预计今后仍有补贴,但数量不做高估。


工程机械在线 CMO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onstruction Machinery 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